“实施建议”引领思路 “研修过程”收获满满
4月1日,“温江区国际理解教育的途径与实施策略主题高级研修班”迎来最后一天的培训学习。聆听专家的讲座,如沐春风,“结业仪式”总结过去5天繁忙而充实的学习生活,吸纳了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先进理念,积累了大量一手可贵的笔记资料。学员们手捧优秀证书、结业证书,信心满满。
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姜英敏副教授为大家作了《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途径与实施策略》的专题讲座。讲座中,姜教授从国际理解教育各时期的定义、全球各区域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历史与现状、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在新时期的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专业引领。
“从一块巧克力说起”,多个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开发案例,形象地介绍了“什么是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教什么? 学校如何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针对一线教师最关心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施”问题,姜教授提出具体建议:第一步是要搞清“思考培养目标是什么?”。从不同的范畴来看(作为全球的一员、作为国家的一员、作为自然的一员、作为所在地区的一员),要使学生培养怎样的能力与态度;第二步是要建立相关“课程计划”。通过怎样的形式实施课程(既有课程渗透、学校特别活动、校本课程、国际交流活动);第三步是要设定课程内容和评价标准。她的具有可操作性价值的“实施建议”和“示范案例”,让老师们对于“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有了更加具象化的认识。
交流活动中,温江区实验学校副校长何静等学员就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事宜提出了相关问题。姜教授对温江区各校在开展该项工作中所做的成绩和努力表示肯定,并提出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不仅仅是停留在“游学、参观、了解各国文化”的表层现象,更多的是要关注全球化导致的“全球问题”和全球化导致的“国内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组评审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装备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就《对区域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考与建议》作了专题讲座。
曹主任通过“叙利亚问题”向我们阐述了需要“国际理解”的原由:不理解产生误解,误解产生矛盾,而理解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理解,需要交流;不理解,更需要交流。“国际理解教育”就是最重要的交流,它能使各国学生在国外继续学习本国文化,本国学生更多地了解外国文化,培养各国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世界公民”品质。
在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中,“温江区国际理解教育的途径与实施策略主题高级研修班”结业典礼隆重举行。“照搬别人的东西,不会有多大的发展!”“北京的雾霾,因为你们的到来减少了很多!”,中国教育学会高中处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教育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刘辰元为典礼致辞,并为本次研修培训中涌现出的“优秀班干部”、“优秀学员”及“合格学员”颁发荣誉证书、结业证书。珍惜荣誉,策马扬鞭!我们全体学员深信: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充分结合区域、学校实际,学以致用,开拓创新,在温江区全面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工作中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