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剌激的被动的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应成为学生知识加工和知识建构的帮助者、指导者。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能力关系到一个人的社会竞争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推广计算机的应用。在教育领域,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使现时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以促进学科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的资源意识较为薄弱,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现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网络不仅是课程资源共享的手段,而且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网络的介入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资源载体形式,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在目前学校教育制度下语文学习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互联网资源丰富、检索便捷高效,可搜寻更多的阅读资源,能以恰当的方式和时机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网络资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中,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这四个要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网络资源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从而使师生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可能的良好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最合理、最充分的教育与发展。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必然涉及到课堂教学结构的巨大转变。将网络资源以何种时机与方式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教学结构的转变。在这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结构中,网络资源既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教材,又可作为一种教学媒体,是学生主动学,进行合作学习,探索知识的工具;网络资源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形式和评价等诸环节相互整合,力求达到教学过程整体的最优化标准。
三、研究内容:关于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时机的研究。
教学时机是灵活多变的,网络资源可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应用,教师的作用是创造条件,适时地引导和点拨学生正确地应用网络资源。下面以案例的方式进行说明。
1、课前预习,介绍背景。
案例一: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我们摒弃了以往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背景的方法,将实验班学生带到网络教室,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搜索到很多有关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网页,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网页进行浏览。之后,让学生自由谈谈对抗美援朝的了解,教师随机进行点拨、小结。学生都能根据网上阅读的资料,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36万这个令人心痛的数字,从志愿军与美帝国主义武器的对比等方面进一步论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从而有力地说明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在血与火的战斗中用双方鲜血共同凝成的。学生在进行分角色诵读时,个个感情投入,有的甚至流下了泪水。
2、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案例二: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这篇课文时,教师是这样导入新课:首先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从网上下载的有关张家界的视频,金鞭溪、金鞭岩的美丽景色呈现在学生面前,粗犷、高亢的苗族民歌使张家界的景色更加令人神往。学生观看完这段视频后,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的景色?随即请学生打开教师制作的网络课件,对有关网站进行浏览。大量五彩缤纷的图片、视频、文字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视线,惊喜的赞叹声不绝于耳,最后一起读课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网上浏览,培育了进一步对张家界进行探究的动机,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
3、重点探究,加深理解。
案例三: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理解“众星拱月”般的结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这一重点、难点的突破,我们在实验班中设计了下列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了圆明园的网站,找到了圆明园当年的布局结构平面示意图,学生通过观看示意图很容易就对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结构布局有了明确了解,从而深入理解了圆明园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瑰宝的原因所在,同时对圆明园的毁灭这段令人悲愤的历史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
4、拓展阅读,扩大视野。
案例四:在学习了《趵突泉》这篇课文后,我发现学生对趵突泉姿态各异的小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专门开设了一次网上阅读课,引导学生对小泉进行探究。学生通过登录趵突泉的网站,发现这些小泉还有许多可爱的名字,并且每个小泉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呢!在进行网上阅读汇报时,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着各自的新发现。这个环节的设计突破了以往教材阅读的局限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四、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功能。
1、网络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效阅读速度是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以有效阅读速度为切入点,检测网络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的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背景和积累知识。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背景和积累,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五、存在的问题
1、教师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教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更深入认识,提高网络资源对辅助教学的应用,使网络资源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
2、软件资源不足,实践应用的选择余地不大,限制了多元探索的开展。
3、教育信息服务的涉及面还不够广,还有待日后进一步提高和扩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网络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