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为继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中小学生铭记革命历史、崇尚革命英雄,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月1日至4日,温江区万春学校开展“清明时节忆先烈 传承文化润心田”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缅怀启程:氛围渲染,弘扬英烈精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薪火何处传?且看吾辈擎旗人!”。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学校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张俊作了《清明追思英烈志,薪火相传勇担当》为题的旗下演讲。在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时,号召全校师生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为深刻挖掘清明文化内涵,各班团队组织开展以“清明时节忆先烈”为主题的清明文化、红色精神、生命教育等内容设计,并融入学生手绘、书法等作品的黑板报,充分展现同学们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开展主题班会,老师们通过播放纪录片、讲述故事、组织讨论等形式,介绍清明节的由来、习俗以及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光影寄情:观长津湖烽火,敬志愿军英魂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奠先人、缅怀英烈的传统节日。在新时代下,清明节文化内涵与红色历史教育深度融合。用红色光影重温革命历史,缅怀先烈精神。在学校守正厅,党员、团员、少先队员们跟随《长津湖》片段来到1950年的寒冬,置身于抗美援朝的冰天雪地战场。同学们纷纷表达“志愿军叔叔在雪地里好冷,他们为了保家卫国,不怕吃苦,我们要努力向他们学习!”的观后感。
“75年前,杨根思烈士用生命在长津湖写下‘三个不相信’的壮烈宣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党总支书记方德春强调,先烈们用鲜血守护的春天,滋养了大家的成长。此次观影活动成为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政课。
习俗体验:戴柳祈福,绿意清明
“为什么清明要戴柳环呀?”“柳条真的能带来好运吗?”面对孩子们的疑惑,在学校长征文化广场,党员、团员、少先队员们用柳枝编织成环状,一根根柳条在手中变成一顶顶漂亮的柳环帽。同学们了解到清明节插柳戴柳的习俗,有寓意驱邪避灾、祈福平安的寓意。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柳条花环戴在头上与同伴分享快乐,体验着清明传统习俗的趣味。
通过此次清明节活动,同学们理解了清明节相关的文化内涵,激发了他们对革命先烈的感恩之情。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加强爱国主义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做新时代刚正弘毅的鱼凫娃,开拓进取的万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