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

运用网络功能,提升课堂学生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阶段研究报告(2012.6-2013.11)

运用网络功能,提升课堂学生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阶段研究报告

(2012.6-2013.11)

 

温江区万春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运用网络功能,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校逐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实现了教师人人有电脑,教室班班通网络,从根本上改善学校的网络条件。绝大多数教师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能力考试,初步掌握了教育技术的部分理论和操作技能。但是真正网络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运用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硬件与软件有机结合,还是我们从未涉及的问题

前,我教师在研培中心的引领、指导下,正在开展“提升课堂学生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能力。但仍然有多数教师固守传统。表现在设计思路不新,活动方式单一;教师教的行为多,学生学的行为少;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这严重束缚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为此,如何有效利用学校的网络优势,提升教师的课堂学生活动设计技能进一步转变师生教学行为,促进我校教师教学时效的不断提成为当前我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本阶段研究的重点和目标

本阶段为“课题研究的准备和初步展开”阶段。课题组在这一阶段重点完成了组建课题组、撰写方案、课题申报与立项、制定学期研究计划等准备工作;以及加强理论学习、举办微型讲座、开展实践研究等初步的推进工作。通过本阶段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积累了一些研究经验,思路越来越清晰,并初步获得了网络功能在课堂学生活动设计中的基本运用途径。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们自觉应用网络功能优化、参与、再生课堂学生活动设计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三、本阶段研究的措施及成效

回顾一年多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组建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立项、修改方案、制定计划等准备工作。

我们的课题组是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为责任人,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核心,教科室负责人领衔的一支生力军。它的成功组建有力推动了我校课题研究的长期、稳定、持续开展。

2012年6月,我校申报的课题顺利通过了区上专家组的审订,并批准立项。同时,我们也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对方案作了修订。随后,我们在今年9月再易其稿。在计划方面,我们更是不敢懈怠,每学期都作了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研究计划。 

(二)加强理论学习,举办微型讲座,提升主研人员的研究理念。

一年来,我主研人员先后学习了《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方案集锦》、《新课程备课新思维》、《走向有效的课堂教学》、《成都市基础教育网上资源使用操作指南》、《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网络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合理利用网络,优化语文教学》、《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无声的Moodle平台,有声的作业天地》以及由我区教育局、研培中心和教育学会联合主编《提升教师设计课堂学生活动技能实践研究阶段总结成果集(二)》《成果集(三)》等优秀著作和期刊论文。

2013年3月12日,我校教科室负责人张建福老师做了题为“有效教研促进有效研究”的微型讲座。建议课题组主研人员和部分小学段的教研组长把学校的课题研究与学科校本教研相融合。围绕“学生怎样动”展开研究;及时记录、提炼教研活动成果;多做成功案例评析等。

2013年4月2日,他又在全校教研组长工作会上作了题为“在课题研究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的微型讲座。提出了“学生活动设计要体现学科特色;学生活动设计要合理合法可评;反思课堂要聚焦教师失误之因;教学研讨既要借鉴更要顿悟;能以自己的实践验证式地读书;能从不同学科学段吸取营养;校本教研的核心是课题研究”等先进理念。  

通过大家平时的理论学习和连续两次的微型讲座,大家对校本教研以及在校本教研中实现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向、方法等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为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网络功能的运用,提升了课堂学生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1.网络功能的运用,优化了课堂学生活动的前设计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把教学设计理解为课前设计、课中设计和课后设计。2012年9月-2012年12月,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运用网络的资源共享、数据传输等功能,优化课堂学生活动的前设计。先后开展了:网上学习借鉴优质教学资源(包括优秀教学设计、课件、视频、教学反思、说课等);批注网络教学设计;上传自己的创新教学资源等活动。

同时,为了把课题研究与学校教学管理相结合,也为了让部分教师以此为契机,大幅度地提升自己的课堂学生活动设计技能,在校“春望”杯赛课活动中,对参赛教师特别提出:在网上下载一篇可借鉴的优质教学设计;参照教学设计评价量表做好电子批注;获奖教师的优质教学资源必须上传到学校网站或更高级的网站。实践证明,这项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参赛教师尤其是部分青年教师的成长。

其次,我们也充分发挥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建立了万春通告群,方便教师交流;建立了万春-道明科研群,与我们的友好交流学校——崇州道明镇学校展开了对话交流。谭晓兰老师、张建福老师还建立了自己的博客。

通过以上研究活动,开阔了教师视野,提高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拓宽了校本教研的途径。

通过以上研究活动,提升了教师教、学案设计的思维品质,促进了教师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时效。

以学校行政牵头,教科室筹划、教研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相融的课题研究模式,保障了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了各学科教研组校本教研的实效。

通过我校课题组与崇州道明学校课题组的科研交流,发挥了我校科研工作的辐射作用。

同时,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的成功验收作出了贡献,为学校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作出了贡献。

(二)网络功能的运用,参与了课堂学生活动的中设计

这学期,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网络参与课堂教学”的研究上。我们发现:老师们在上学年的研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实践经验,还对网络功能的运用途径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们部分老师在本学期初写的研究感言:

1.陈微——网络教学可以直接展示优美的动态画面,直接播放动听的音乐,可以方便地调用图标、文字、图片,把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艺术片,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生活的实践,便于学生理解,使教学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

2.邓忠源——课堂上直接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大大增加了信息量;也由于网络信息的直接化,我们也不必为做PPT而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犯愁了。   

3.谭晓兰——网络作文教学的系统开放性和环境多样性,有利于开动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4.范益红——对于初一的课堂来说,利用网络提供的素材,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场景,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景里大胆地开口说英语,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5.徐雅兰——当教师不能立刻解答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时,可借助于网络,而不再让学生等到课后,甚至不了了之。

6.杨永成——网络进课堂,避免一言堂。增加信息量,不是走过场。大家齐学习,质量棒棒棒。

于是,我们在10月份开展了“‘网络进课堂’学生活动微格课设计及说明”的研究活动。以下是部分教师的微格设计及说明:

 

 

 

 

 

 

 

 

 

 

 

 

11月,也就是上周,老师们开始运用网络功能,直接参与课堂教学。

在师生们都感到新奇但有效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

付主任发现:部分精品资源,需要积分,不容易得到;在利用网络搜索时,问题表达要准确;否则不易得到理想的资源。

谭晓兰老师说:有些优质资源需要付费,那我就在自己的资源中设计一个链接,需要时就直接点击原来设计的链接,并全频播放即可。

杨凤老师说:课前应做好搜索、浏览,看是否符合课堂学生活动实际需要,如符合,则记下网址,再在课堂上及时搜索。

肖洪老师说:在网上获取资源,应筛选后使用,照搬别人的东西,会适得其反。

    张琦老师说:对信息化资源的选择能力是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必备的素质之一。适合教师教的资源不一定是有效资源。只有符合课程标准,适合学生学的资源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三)网络功能的运用,促进了课堂学生活动的后设计

所谓后设计,就是在反思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堂学生活动的再生设计。平时,我们都在做这项工作,都在自己的备课本上写教学反思,写修改意见。但是,为什么要这样改,这样改就一定能更有效吗?有何理论依据?有没有参照标准?我们都不太注意。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觉得有必要制定一个新技术下的课堂学生活动设计评价标准。于是,我们查阅了网上许多优秀的评价标准, 依据新课程理念和课堂学生活动实际,再参照区上的评价标准,我们制定了属于自己的课堂学生活动设计评价标准。并要求老师们在做后设计时,对照标准,逐一反思,再生设计。这大大减少了过去在后设计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了课堂学生活动后设计的有效性。 总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初中段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学校课题不再是教科室负责人一个人的课题,也不再是课题组几个主研人员的课题,而真正成为学校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人人研究的课题。

其次,教师们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努力加强理论学习和研讨,努力把新思维、新观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了自身逐步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尽管这种转变才刚刚起步,要走的路还很长。

再次,学生们在老师新思维、新尝试的影响下,学习方式也发生着渐变。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上课更加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了,更加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更加团结协作,更加善于用方法解决问题,更加关注他人、关注社会了。

更可喜的是2012-2013学年度下期的期末考试中,我校绝大多数学科的成绩一改上期普遍落后的局面,走在了全区前列。

四、存在的不足

本阶段的研究虽然在研究氛围的营造、运作机制的调整、理论认识的提升和研究实践上的初步推进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由于我们课题组主研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上的明显不足,限制了我们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策略,更阻碍了我们作更深层次的研究。这主要体现在:我们的行动多于研究、学校课题与学科课题若即若离、经验的总结提炼与理论升华明显不足。

五、下阶段工作思路

下一阶段,我们希望把学校课题研究推广到小学部,真正实现全校教师共同研究,共同发展。也希望把我们的学校课题研究真正与学科课题相结合,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学科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进一步拓宽网络功能的运用方式,如建立讨论组、学科论坛、资源共享等;加大对每次研究活动的反思力度,及时发现问题,探寻对策;并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学月的研究主题和基本思路;在行动研究之后及时把研究中产生的“新经验、新认识、新思想”记录下来,转化为文字;加强对实践资料的整理、总结、提炼,加强理论观点的系统建构;此外,还应请进来、走出去,加强老师与老师、老师与专家之间、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这一系列扎实、有序、不断深入的课题研究,再加上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坚信:我们的研究必将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改变着我们的学生,改变着我们自己!